倪闽景: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校长还差这一项关键素养 | 头条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人民教育 Author 倪闽景
大数据、人工智能、5G……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愈来愈密切,教育信息化扑面而来,而面对信息技术内在的算法和软硬件,有很多校长因为专业背景的不同而心存惶恐。
那么,对于教育信息化,是先静观其变以不变应万变,还是迅速引进新技术抢占先机,哪种做法更合适或者还有其他选择?DT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呈现出哪些新的特征,对教与学产生了哪些直接的影响?新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最有效的三种情况是什么?这篇文章直击教育者的痛点,给出了非常具有实操性的建议,推荐给所有对信息化望而生畏或者持积极态度的校长和老师。
科技瞬息万变,信息化浪潮风起云涌,教育正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教育信息化有过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其时教育信息化主要是用计算机学习编程,是个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互动,我们称其为CT时代(Computer Technology);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10年,其主要特征是互联网的应用,是个人通过计算机与中央服务器之间的互动,被称为IT时代(Information Technology);
从2010年开始至今,进入了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去中心化的云技术和数据流量,被称为DT(Data Technology)时代。
校长作为一所学校的带头人,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充分理解和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校管理和课程教学变革,显得十分重要。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校长,关注和提升以下三个方面的信息素养特别重要。
01
信息时代教育到底会有什么改变?
最早的学校是公元前2100年古巴比伦苏美尔人的“泥板学舍”,有了文字就有了教育,从此技术发展与教育一直密切相关。比如印刷术孕育了工业文明,促进了现代学校的产生,班级授课制实际上是适合工业社会高效的人力资源培育方式。
近几十年来,信息技术加快了知识的传播,也为知识的应用带来了巨大可能性,使人类步入信息时代。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生活上的巨变,比如人们的购物、交流、娱乐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随着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人们的生产方式也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那么信息时代教育到底会有什么改变?
我认为,首先是教育目的会发生改变,从原来适应工业大生产的统一模式教育走向以创新为导向的个性化教育,与之相匹配的是课程的多样化、教学的个别化和学习的混合化。
其次是教育内容会发生改变,大量新科技知识和新现象会在原有学科基础上构架出新的体系,并且会产生新的学科,实际上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就是新兴的学科。
再次是学习的形式会发生颠覆性变化,原来以听读为主的学习会逐步演变为图文结合、视频与虚拟现实结合的知识呈现和传递过程。
当然,评价的方式也会发生重大改变,原来以纸笔测试为主、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会逐步演变为过程性、机器测试和个性化的评价,特别是区块链技术的深度应用,会使学习评价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不同校长会有不同的学科背景,有很多校长对信息技术内在的算法和软硬件心存惶恐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校长也并不需要过多了解信息技术本身,而只要能把握信息技术给教育可能带来的趋势和变化,并积极通过教育流程的再造,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尝试信息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就已经足够了。
有许多信息化应用非常出色的学校,校长对技术本身并不了解,但很好把握住了技术与教育的关系,通过技术来促进教育教学的变革,实现了课堂的改变,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益。
02
面对教育信息化
学校需要进行五种转变
信息技术变化十分迅速,有很多校长总认为再等一等,想等信息技术稳定下来再去应用推广;也有校长盼望有一个通用的办法,引进某个技术后可以一揽子解决学校里存在的所有问题。
这两种想法都是十分可笑的,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只会越变越快,不再可能有一个不变的技术让你充分地去理解和适应,必须学会在变化中去应用,在变化中去实现教育的目标。
同时也需要明白,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部分问题,但肯定没有能够完美解决所有问题的技术方案。这好比要过一条湍急的河流,你一定要学会在激流中划船,如果等待片刻,就会远远落在后面。
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行动,而不是规划。有人提出了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并具体划分为信息技术能力、信息化规划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与信息化评估能力四个方面,但我认为,对校长来说最重要的是信息化应用的行动力。当然这个行动力不是盲目的,我认为要把握五个方面的要求。
一要善于运用专家力量,包括教育专家和信息技术专家,共同形成学校的信息化发展方向和特色规划。
二要依靠高科技企业,运用市场手段来推进建设。从一所学校角度来看,不可能有大量的经费来做很大的教育平台,但是确实可以依靠企业来共同开发稍微有规模的软件或平台,企业出钱和技术,学校出教育教学经验和信息化内容。
不过大家都明白,企业如果只与一所学校合作是无法实现盈利的,它与一所学校合作的目的往往是希望形成一个可以复制的产品,然后在更大范围里去推广使用。
大量实践表明,最后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结果,往往是一起开发的学校到最后突然发现自己学校的思想或者学习资源变成了更多学校共同分享的内容,自己的数据变成了公司的数据,如果想退出,无奈学校的很多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已经深度嵌入这个平台中,要一切重来,十分被动。
因此,学校在与企业合作的时候,一定要确保拥有“数字主权”,无论是网络课程还是数字化平台,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合同期满或者企业发生危机的时候,能够随时更换提供服务的企业,千万不能丧失了自主权。
三要充分依靠骨干教师。任何一所学校在新技术应用上一定会出现“二八现象”,只有20%的人会积极主动去尝试,而80%的人会比较被动,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骨干教师引领,坚持不懈地推进,否则容易半途而废。我们看到,许多一开始做得很好但最后没有把信息化推进坚持下来的学校,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得到教师的持续支持,而不是因为经费原因或者技术原因。
四要聚焦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问题,不要总想着建设大平台或者追求最新的技术,而要从应用层面出发,围绕问题解决的思路合理应用技术,让教师体会到真正的进步和突破。
密涅瓦大学作为一所著名的创新型大学,学校除了第一年在本部教学以外,其他3年的学习会在全球6个重要的城市开展,其主要支撑就是信息化对学生的远程教育,应用的技术含量并不是很高,学校真正的价值在于突破性的课程设置和全球化的学习设计,这一点值得校长们学习。
五要变上级部门政策的被动执行者为基层应用创新的主动推进人。很多时候上级部门的想法往往不一定适合一所学校的实际情况,再加上行政领导经常会发生岗位变化,导致原来的建设思路和投入产生很大的不确定性,甚至造成半拉子工程,从而让全体教师迷失方向,失去推进信息化的信心。因此,只有学校从自身发展的需求出发,主动出击,久久为功,才会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形成良好局面。
从20多年信息化推进的经验来看,教育信息化最有效的三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是成绩较差的学生群体,往往在基本训练和基本要求方面容易用信息化来快速普遍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第三种情况是在学生探究性活动和创新性活动中应用技术,实现基于项目的学习,提高研究的品质和可分享度。
03
哪些事情值得做
哪些事情要舍弃
任何学校做教育改革创新,都是在有限时间、有限经费里做有限的事情,这就需要聚焦到有价值的事情上去,聚焦到能够做成的事情上去。哪些事情值得做,哪些事情需要舍弃,这种情况就是校长最需要思考的信息技术应用的价值判断。
确实有些校长喜欢形象工程,追求高精尖,结果在信息化应用方面投入巨大,效益很低。把握正确的信息化应用价值判断,有以下五方面建议。
一要以提高师生信息素养为导向
信息化本身的价值需要应用场景来实现,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都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应用,从而实现技术的价值。因此,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既是学习的目的又是信息化应用的结果。
二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促进教育教学多样化为导向
信息化很容易形成大一统的局面,大家布置一样的作业,反复操练一样的题目,这种情况就会加剧应试导向,使教育教学改革走向反面。之所以要倡导教育教学的多样化,其主要价值取向就是培养学生不一样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为学生未来创新提供基础性的保障。
脑科学表明,学习的本质就是塑造大脑,创新的本质源于不一样的大脑,因此创新教育的本质就是塑造不一样的大脑。信息化以其丰富的呈现方式,无限广泛的学习内容,无法估量的创造空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无数个有待挖掘的通道,这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好平台。
三要聚集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对话,在于促进学生知识、思维与情感的发展。信息化为课堂教学过程提供了很多新的教与学方法。比如传感器和数字处理系统,可以为学生在实验室里自己采集数据、探究和发现科学规律提供重要支持。
再比如新型的互联网钢琴,可以为学生提供实时的远程辅导,并采集学生练琴的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管理当然也很必要,但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应该是在课堂教学,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要推进技术无痕化,实施技术极简化
从教育信息化的走向来看,技术越来越隐藏,使用越来越方便,没有等待时间,甚至没有屏幕,从而使教育教学过程更加流畅。学习的行为数据可以充分在后台采集并得到及时推送、分析。
像智能黑板、无痕电子书写板等,正在逐步替代原来的黑板、纸质笔记本,甚至替代大家已经熟悉的平板电脑。对于学习者来说,技术在学习过程中越方便、越无痕,就会越经常使用。当然,技术极简是相对于应用者的感受而言的,背后的技术含量会更高,对学生学习过程所需要的洞察也更深刻。
五要体现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如果信息技术仅仅围绕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展开,那么这样的技术应用一开始就是不完整的。信息化在教育中应用的根本任务一定是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就是要在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身心健康,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和创新素养。如果校长有正确的全面发展观,那么在具体应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就会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考虑到孩子的视力保护问题,也会考虑到信息界面的美观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作用。
04
DT时代
教师这个职业会被淘汰吗
DT时代的教育信息化与前两个阶段的信息化有明显的不同。
一是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
学习资源和工具一下子变得十分丰富,各种各样与学习有关的APP猛烈爆发,很多教师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实际上,这些资源和工具只是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建议校长和教师不妨大胆尝试一下,不要过多焦虑落伍,也不要完全排斥。就好像微信公众号流传的文章一样,有兴趣有空就读一下,觉得好就在朋友圈里推荐一下,很自然,很平常。
二是更加指向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驱动力
教学的奥妙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这段时间里涌现出很多与学习有关的技术,比如3D打印技术,比如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技术,比如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原来枯燥无味的说教式学习一下子变得非常生动。看上去只是表现形式上的进化,深层价值却是使得学习更有意义。在高感官刺激、高互动体验和高自主性创造的学习新环境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有较大提升。因此,学校要主动关注、引进和试验相关的教育技术。
三是学习的动态数据产生和分析将成为核心
过去的教学和学习是非常私人化的过程,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班级的学生、不同区域的学生之间,学习往往是毫不相干的,教学效果完全依赖教师的经验。
而如今,情况已截然不同。学生每天上课的情况、每次做作业的情况、每次测验的情况都有数据记录,因为技术已经可以进入到非常精细的层面,已经可以分析到学生做每一道题花费的时间和正确率;有的技术已经可以分析到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有的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自适应的训练辅导,甚至有的技术已经可以从学生的选课和兴趣爱好中为学生的生涯规划提供有力的指导性建议。
在这个问题上,每一所学校基本上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你可以去积累阅读的数据,也可以去积累运动的数据,等等。不管你积累什么数据,可以肯定地说,这些数据将决定学校的品质和发展方向。工具可以购买,大楼可以建造,但是学生学习的数据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随着人工智能、5G技术的成熟,可以预判现在很多职业将会消失,甚至整个行业都会不复存在,但是有很多专家预判教师这个职业很难被淘汰,从而使很多教师出现了盲目的乐观。
在快速发展的技术背景下,什么职业不容易被淘汰?我认为一定是能够给他人和自己都带来愉悦、提升和发展的职业。教育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精神和建立社会关系,教育的本质是社会性的,因此教师这个职业确实很难被淘汰,但是并不意味着教师个体不会被淘汰。
就我的判断而言,如果某教师只知道传递知识,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不能在精神层面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那么这个教师必然会被淘汰。学校负担一个教师的成本是很高的,如果有些教师在教学质量方面达不到平均水平,也极有可能被淘汰,因为网络教师的教学质量更稳定也更便宜。
目前很多地区推出的双师型课堂,一个是线上教师,一个是线下辅导的教师,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那个线下辅导的教师,实际上已经处于半淘汰状态了。
对校长来说,率领全体教师迎着信息化浪潮,准确理解把握信息化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站在更好更全面育人的方位,为全体师生创造未来的幸福,是校长最重要的信息化素养。
本文作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先生将在2019年12月4日-7日的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成都)上,围绕着“站在未来的社会,思考今天的学校”,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们带来精彩的演讲,特邀您亲临现场。
▼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及报名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
2594889720@qq.com
你可能感兴趣
作者 | 倪闽景
来源 | 人民教育(ID:irenminjiaoyu)
责编 | 刘双